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5:30:16  浏览:807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新闻出版总署


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7年10月12日 财教[2007]2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闻出版局:
为促进民族文字出版工作的开展,规范和加强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制定了《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以便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
附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政法律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扶持民族地区民族文字出版事业发展的资金。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根据民族文字出版工程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国家财力情况核定。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合理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财政、审计和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

第五条 专项资金主要开支范围:
(一)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出版项目,包括:
1.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编辑、制作、出版;
2.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编译;
3.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发行。
(二)民族文字新闻出版单位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包括:
1.民族文字书刊印刷单位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2.民族语言音像制品制作、复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3.民族文字党报党刊印刷、传输设备更新改造。
(三)民族文字出版人才培养项目,包括:
1.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编辑制作人才培养;
2.民族语言文字翻译人才培养。
(四)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版权等“走出去”项目,包括:
1.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出口;
2.民族语言文字版权输出。
(五)其他经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项目。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与管理

第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是专项资金的申报单位。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经省级财政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于每年3月31日前共同报财政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凡越级上报的申请均不受理。
第七条 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对当年项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项目和补助额度初步建议。财政部审核批准后,将专项资金下达给省级财政部门。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专项资金补助通知3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下达到项目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项目单位应对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和管理。
第九条 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批复的项目及预算执行,不得自行调整。项目执行过程中,因项目实施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确须调整的,须按照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条 项目实施完毕,省级财政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须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财政部和新闻出版总署。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将专项资金决算纳入本单位年度决算,并单独加以说明。未完成项目的年度结余资金应当按照规定结转下年使用。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
第十三条 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四条 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财政部对专项资金实行追踪问效制度,不定期组织专家或委托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中介机构等,对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考评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将作为以后年度专项资金立项审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暂停核批新项目、停止拨款、收回补助资金的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虚报基础条件而取得补助资金的;
(二)擅自变更补助项目内容的;
(三)截留、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的;
(四)因管理不善,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和浪费的;
(五)不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摘要:本文对离婚诉讼中一方造成另一方当事人精神损害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从其内容`法律要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此项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结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变化,婚姻家庭关系也将更加复杂。离婚过错赔偿制度也将势必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在此过程也迫切要求有关立法部门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成果,不断完善`巩固有关法律法规,使有关法律更加规范`完整`成熟,进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文明与进步!

关键词:离婚 精神损害损害 立法问题

精神性人格权的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不是陌生的制度,1987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为公民受到精神损害后寻求损失的赔偿开辟了一条法律的通道,也使早先受到人为观念因素禁锢大法学思想重新获得了解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法学理论的“拨乱反正”。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实践,对弘扬公民(自然人)的人格权利,贯彻《民法通则》的立法精神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具体到婚姻家庭中产生的离婚纠纷案件,据有关部门统计,有25%起因于家庭暴力`婚外情`通奸`姘居`重婚等,且由此原因导致婚姻破裂的趋势有增无减。婚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因一方的过错导致婚姻破裂,对他方造成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害,尤其是精神损害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受害方有权提出损害赔偿之诉,惟其如此,才能体现当代婚姻家庭法的公平原则和保护弱者的原则。就此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特作如下探讨`论述。
一。离婚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及法律要件。针对社会生活中离婚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外各国法律对之均有所涉及。1。国外的立法先例。《法国民法典》第266条规定:“如离婚的过错全在夫或妻一方,则该方得被判赔偿损害,以补他方 因解除婚 姻而遭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他方仅得在离婚诉讼之际请求损害赔偿”。《瑞士民法典》第151条规定:“ 因离婚致无过失之配偶,其财产权或期待权受损失者,有过失之配偶应予以相当之赔偿”。《日本民法典》第151条规定:“因离婚而导致无责配偶一方的生活有重大损害时,法官可允其向他方要求一定的抚慰金”。《墨西哥民法典》第288条规定:“如果因离婚导致无过错一方的利益遭受损害或侵害时,有过错的一方所谓违法行为的行为人,应付赔偿责任”。由此可见,各国立法实践对于离婚 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视。各国立法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司法确认,给予受害者以抚慰,同时最大限度地防止违法侵权行为的发生,引导社会努力形成一种尊重他人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时代精神和良好社会风尚。我国立法根据社会现实并参照外国立法实践基础上本着更好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制裁、预防婚姻家庭中违法行为,填补无过错方损害原则,陆续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力求逐渐完善对人格权益提供司法保护的法律基础。
2、我国法律对此问题的立法。根据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新《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2001年12月24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进一步对《婚姻法》第46条作了阐释。具体而言,婚姻关系缔结双方如有一方 因自身行为对另一方造成身 心上的伤害,作为受害一方(即无过错方)在提起离婚诉讼的同时有权向人民法院主张由过错方给予损害赔偿的请求。该项请求的权利,也是法律赋与当事人的一项权利,当然,对于此项权利的主张行使,最 根本地取决于当事人,既可以依法行使,也可以放弃,如果 当事人放弃该项权利的行使,法官则不应主动干预,但法官有向其告知的义务。在新《婚姻法》中所具体罗列的四种损害情形,都有违于我国法律所倡导的”公序良俗“,也直接影响了社会整体的秩序稳定。”重婚“不但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而且还严重违反了婚姻义务,严重伤害了一方配偶的基本感情,因此,新《婚姻法》将其首列于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定事由。由于婚姻关系一方的非法行为造成受害配偶身份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创伤`精神痛苦的损害,当然期间也包括为恢复损害造成的财产利益的损失。在审判实践中,只要确认配偶一方与他人重婚,无论法律上的重婚,还是事实上的重婚,且符合一定的构成要件,就可确认受害配偶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对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引起的离婚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条: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家庭暴力”是新《婚姻法》针对现实生活的需要新增补的一项内容,其泛指家庭成员(父母`子女`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其引发的损害赔偿的特点是损害事实既包括 肉体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在1980年《婚姻法》“总则”部分即已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新《婚姻法》仍保留了这一原则性规定,虐待与遗弃家庭成员是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因此,新《婚姻法》对于由此引发离婚诉讼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作了明确的说明。
3。 离婚诉讼精神损害过错方责任法律要件。(1)存在损害后果,即因人格权益等有关民事权益遭受非法侵害,造成受害人“非财产上的损害”--包括精神痛苦与肉体痛苦;(2)存在违法侵害自然人人格和身份权益的侵权事实,违法性的判断标准,一是直接侵害法定的权利,二是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的方式侵害合法的人格权益;(3)侵权事实和损害后果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4)侵权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者过失,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精神损害赔偿实行过错责任制度,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与侵害实施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对最终的无过错方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具有直接的影响。司法实践中,犯罪行为重于一般侵权行为,故意重于过失,直接故意重于间接故意,重大过失重于一般过失,即过错程度越大,赔偿数额越高。 二、在离婚 诉讼中无过错方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1。精神损害不应以直观的身体伤害与物质损害为限。(1)根据立法的精神与原则,评价精神损害之程度,应以人格上所受的屈辱程度和精神上所受的痛苦程度为衡量尺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有一种误区,认为精神损害的直接表现应为身体上的伤害与物质上的损害,从而忽略了被侵权人内在心灵的创伤与痛苦。对人的身心侵害,往往不具有身体外表伤害之明显特征,但心灵伤害却并不一定会比身体受伤轻微,因而在具体法律实践中不应以身体受伤程度和财产损害程度去绝对地界定精神受损程度,而应以致害人所施手段`致害情节`心态动机,以及受害人实际蒙受的精神上的损害和情感上的屈辱而论。(2)婚姻生活中的另类“冷暴力”行为也理应归入离婚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关注范畴以里,现实生活中施暴配偶经常性言语侮辱对方或长期冷淡对方,使受害配偶在精神上`心理上遭受困扰,进而蒙受精神痛苦,造成精神衰弱及崩溃等不良后果,其理应承担相应损害责任。2。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界定。针对如何认定有过错方实施的伤害行为属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现实中对伤害严重`情节恶劣`危害性大的伤害行为容易认定,对一般伤害行为则较难把握 ,又由于夫妻关系的特殊性,实践中不 能把夫妻间的打闹行为扩大化,如此只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从而影响法律的公理会性。具体对待一般伤害行为是否为家庭暴力应关注其是否具备连续性及对一方当事人造成的后果性。据2001年3月8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2款:“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数额损害抚慰金”。案例实践中势必会有人以未造成“严重后果”为由来反驳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一方,借以规避法律的制裁,由此也会造成个别法院的难以判定。事实上离婚诉讼关系中无过错方因对方实施的种种或有形或无形的不法行为给其造成心灵上的阴影与精神上的痛苦,其本属较为抽象的概念范畴,需借助于某些物质现象去辨别,如是否造成对无过错方身体健康上的损害;是否因精神因素扰乱了无过错方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秩序;是否影响了无过错方有序的生产`竟因活动等事实后果。如过这些确为肯定,就应毫无争议地将其定性为已造成“严重后果”,而对过错一方实施一定的制裁措施,给予无过错方法律上的保障与支持。(3)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这一形式,从其历史沿革状况考察,起源于古代的“赎罪金”,它是随着历史上民事和刑事制度的 分别设立而从刑罚制度中分立而来的。在当代,对精神损害给予金钱赔偿,曾一度被视为是将人格权利商品化,是资产阶级利益观和金钱拜物教思想的体现,理论上受到批判,立法上也不予确认。今天,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为最大限度地防止违法侵权行为的发生,引导社会力量形成一种 尊重他人人身权利与人格尊严的时代精神和良好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陆续制定出台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方面的法规,无疑是我国司法制度进步的标志之一。但是在具体的赔偿数额问题上,目前业已成为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难题。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发布的《解释》对此亦未涉及,其主要原因是,精神损害赔偿原本就属抚慰性质,赔偿指向是精神损害,它属非财产属性,决定了它缺乏物质估价基础的属性,故许多国家立法都尊重了这一客观规律,采取了“酌定”方式解决,即指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人的过错`情节`后果和影响等酌情确定赔偿责任和数额。最高 人民法院发布的《解释》第10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权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上述条文综合性地考虑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抚慰功能`惩罚功能和调整功能。但是在目前已有的实践来看,诸如城乡经济差异等问题的困扰,导致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执法差异,落差有时令人咋舌,如在2001年内蒙古林西县人民法院审结的原告诉被告刘某与他人同居有重大过错而导致离婚诉讼中原告主张由过错方刘某赔偿精神抚慰金,人民法院最终根据当地生活水平`过错方过错程度`负担能力等情况综合考虑判予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赔偿金。同期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结的类似案例中,原告所主张的20000元人民币的精神赔偿金请求得到了法院的全部认可。上述两案例均为该自治区(直辖市)首例适用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案例,但其差距凸现,充分暴露出具体案例处理中地区间损害赔偿金额的巨大落差,这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在有朝一日出台一个合乎法律要求与社会情理的具体参照标准,这些问题势必会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总的来讲,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获得赔偿是对 婚姻关系中有过错一方的一种制裁方式,为了有效地实现法律的惩罚性,在当前立法环境中,具体的操作可考虑再离婚诉讼中分割家庭财产时将应属于过错一方的财产在一定幅度内适当倾斜并判赔于无过错方,从而也可体现出对无过错方的经济补偿性。
三`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精神损害本是一种无形损害,本质上不可估量,金钱赔偿并不是给精神损害明码标价,两者之间不存在商品货币领域等价交换的对应关系,它只是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方式,只有当侵权人承担其他形式的民事责任 不足以弥补受害方 精神损害的情况下,方可考虑采取金钱赔偿的方式。新《婚姻法》规定有过错方须为自己的重大过错行为在支付离婚代价的同时 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项新规定符合法律的激励功能,有利于矫正人们的行为,并对具体社会行为加以调控,同时有利于在新形式下保护当事人,特别是妇女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进一步维护每一个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及社会的整体稳定。新《婚姻法》增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也是对无过错离婚原则的一种补救措施,以平衡因离婚而造成的利益失衡和不公平,体现法律的公正与正义。但是不容否认,相关的法律制度人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范。具体而言,比如:(1)在离婚诉讼中因对方重婚导致离婚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中,赔偿权利主体是无过错的受害配偶,义务主体只能是有重婚行为的对方配偶,却并未对与对方配偶重婚的相婚者(主观亦有过错的,存恶意的)承担何种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作具体规定,这又是法律的 不尽完善之处,有待在今后立法过程中加以探讨`健全。(2)就离婚损害责任的要件是否构成要件,在法律上还应具体地加以规范利用,首先是婚姻关系中过错方的违法行为与夫妻感情导致破裂之间应具有因果关系,即从 本质上讲,违法行为是导致婚姻破裂的缘由,如果夫妻间感情并未破裂,即便违法行为存在,也不能决断地判定有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次,离婚诉讼中精神损害请求权人基于无过错(即无任何对等过错行为)的前提下才能有权提出索赔请求,反之,则不能支持其诉讼请求中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一项。 最后,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与执法环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离婚诉讼纠纷中关于无过错方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势必将不断增多,这也迫切要求有关立法部门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成果,不断巩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相关法律更加规范,更加成熟,也是法律真正成为惩治恶者,维护善者,主持正义与公道的最后一道社会屏障!
注释:
祝铭山:《婚姻家庭纠纷》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3版
祝铭山:《离婚中的财产分割纠纷》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
巫昌桢`杨大文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与实证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杨立新`薛东方:《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年9月第1版
黄松有:《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3年3月26日
唐德华:《最高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杨遂全:《离婚纠纷及其后果的处置》法律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作者:康民德(016033内蒙古乌海市老石旦供应科康占荣转) 工作单位:乌海市公乌素法律事务所


中国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建设银行财会工作达标升级现金出纳部分验收考核评分标准》的通知

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建设银行财会工作达标升级现金出纳部分验收考核评分标准》的通知
建设银行



为了促进加强现金出纳基础工作,提高现金出纳管理水平,保证财会工作达标升级现金出纳部分的验收质量,总行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财会工作达标升级现金出纳部分验收考核评分标准》作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会工作达标升级考核验收办法》(试行)及《财会工作达标验收考核
评分标准》(建总发字〈91〉第97号)的配套标准。现印发你行,并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现金出纳考核评分标准实行100分制,相当于现行财会工作达标升级验收考核评分标准中现金出纳部分所占的分数,各行在验收考核评分时应做相应的套算。
二、“标准”包括: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制度落实、业务培训及技术考核、营业安全和效果指标等六项。其中,前五项为“达标”必考项目,“升级”必考项目增加“效果指标”项。
三、财会工作达标升级考核验收时现金出纳部分应达到:
(一)75~85分(含85)为财会工作达标;
(二)85~90分(含90分)为财会工作三级;
(三)90~95分(含95分)为财会工作二级。
四、现金出纳工作达标升级考核验收与财会工作达标升级考核验收同步进行。

附件:

中国建设银行财会工作达标升级现金出纳部分验收考核评分标准
------------------------------------------------------------
| 项 目 标 准 |标准分| 评 分 标 准 |扣分|实得分| 备 注
---|-------------------|---|--------------|--|---|----------
一 | 人 员 配 备 |10 | | | |
---|-------------------|---|--------------|--|---|----------
| 确定一名行领导分管出纳工作,并定 | | 未确定一名行领导分 | | |
(一)| | 2 | | | |
|期研究、检查出纳工作。 | |管出纳工作不得分。 | | |
---|-------------------|---|--------------|--|---|----------
| 一级分行未设出纳处的必须确定一名 | | 未确定一名处长或副 | | |
(二)|会计处长专管出纳工作。会计处内设出 | 2 |处长专管出纳工作不得 | | |
|纳管理科,不少于3人。 | |分。 | | |
---|-------------------|---|--------------|--|---|----------
| 地、市分行出纳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 | | | | |
(三)| | 2 | 少于3人不得分。 | | |
|(不包括管库员)。 | | | | |
---|-------------------|---|--------------|--|---|----------
| 经办行配备一名科长或副科长专职负 | | | | |
(四)| | 2 | 未配备科长不得分。 | | |
|责出纳工作。 | | | | |
---|-------------------|---|--------------|--|---|----------
| 临柜出纳人员不得使用临时工。县级 | | 如有使用临时工者扣 | | |
(五)|行出纳人员不得少于4人,县以下办事 | 2 |0.5分/人,临柜人员不 | | |
|处不得少于2人。 | |足扣1分/人,扣完为 | | |
| | |止。 | | |
------------------------------------------------------------

续表
------------------------------------------------------------
| 项 目 标 准 |标准分| 评 分 标 准 |扣分|实得分| 备 注
---|-------------------|---|--------------|--|---|----------
二 | 制 度 建 设 |20 | | | |
---|-------------------|---|--------------|--|---|----------
| 及时转发上级行有关文件并结合本行 | | 未转发上级行有关文 | | |
|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 6 |件不得分。转发不及时, | | |
(一)| | |或未制定相应措施的扣 | | |

| | |2分。 | | |
---|-------------------|---|--------------|--|---|----------
| 建立检查制度,每年对辖属进行一次 | | 建立检查制度或已建 | | |
|普查和不定期抽查,查前要有提纲,查 | |立但未执行不得分,0.5 | | |
(二)|时要有记录,查后应有整改意见,要发 | 4 |分/行,没有提纲记录、 | | |
|考核通报。 | |报表扣1分/次,扣完为 | | |
| | |止。 | | |
---|-------------------|---|--------------|--|---|----------
| 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出具体、可执行的 | | 未制定考核评比办法 | | |
(三)|出纳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 3 |不得分,办法不具体扣 | | |
| | |1~3分。 | | |
---|-------------------|---|--------------|--|---|----------
| 执行出纳岗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 | | 未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 | |
| | |不得分,未坚持持证上 | | |
(四)| | 1 |岗制度扣0.5分/人,扣 | | |
| | |完为止。 | | |
---|-------------------|---|--------------|--|---|----------
| 经办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工作纪律、 | | 未建立管理制度不得 | | |
(五)|规章制度落实措施、工作考核奖惩办法 | 2 |分,每少一项扣0.5分, | | |
|等内部管理制度。 | |扣完为止。 | | |

---|-------------------|---|--------------|--|---|----------
| 制定出纳机具及电脑设备管理办法。 | | 未制定管理办法不得 | | |
(六)| | 1 | | | |
| | |分。 | | |
---|-------------------|---|--------------|--|---|----------
| 核定现金收付差错率、现金综合运用 | | 未建立考核指标不得 | | |
|率、残钞占库率、业务单项能手比率、业 | |分,每少一项扣0.5分, | | |
(七)|务全能能手比率、柜台电算化普及率、出 | 3 |扣完为止。 | | |
|纳机具(固定资产)完好率。 | | | | |
---|-------------------|---|--------------|--|---|----------
三 | 制 度 落 实 |40 | | | |
---|-------------------|---|--------------|--|---|----------
| 现金出纳业务核算所用帐簿(软盘)、 | | 帐簿不全扣0.5/本, | | |
(一)|凭证符合制度要求,并按制度规定装订 | 3 |使用不符合规范扣 | | |
|保管。 | |0.5/本,扣完为止。 | | |
---|-------------------|---|--------------|--|---|----------
| 遵守现金收付、提取、交存、出入库、 | | | | |
(二)|整点、兑换及结帐程序等基本规定,执 |10 | | | |
|行操作规程、手续规范。 | | | | |
---|-------------------|---|--------------|--|---|----------

| 收付现金要复核,单人临柜用机复核, | | 未按复核规程操作不 | | |
1 | |(1)| | | |
|双人临柜换人复核。 | |得分。 | | |
---|-------------------|---|--------------|--|---|----------
| 收款坚持先收款后记帐,付款先记帐 | | 未按收付现金规程操 | | |
2 | |(1)| | | |
|后付款的原则。 | |作不得分。 | | |
---|-------------------|---|--------------|--|---|----------
| 收付现金当面点清,一笔一清,款项 | | 违规不得分。 | | |
3 | |(1)| | | |
|未收妥或付出,不得离岗。 | | | | |
---|-------------------|---|--------------|--|---|----------
| 收入100元、50元大额现金要单指单| | 未采用单指单张初点不 | | |
4 | |(1)| | | |
|张初点。 | |得分。 | | |
---|-------------------|---|--------------|--|---|----------
5 | 收付现金及时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 |(1)| 违规不得分。 | | |
------------------------------------------------------------

续表
------------------------------------------------------------
| 项 目 标 准 |标准分| 评 分 标 准 |扣分|实得分| 备 注
---|-------------------|---|--------------|--|---|----------
| 拆捆、拆把付零时,先清点无误后再 | | 未按规程操作不得 | | |
6 | |(1)| | | |
|配款。 | |分。 | | |
---|-------------------|---|--------------|--|---|----------
| | | 未按规程操作不得 | | |

7 | 付出现金要做到叫名、问数、对号。 |(1)| | | |
| | |分。 | | |
---|-------------------|---|--------------|--|---|----------
| 中午碰库、下午结帐,以钱碰帐,交 | | 未按规程操作不得 | | |
8 | |(1)| | | |
|叉复核,日清日结。 | |分。 | | |
---|-------------------|---|--------------|--|---|----------
| 钱箱要双人装箱,双人上锁,入库保 | | 装箱、上锁不是两人 | | |
9 | |(1)| | | |
|管。 | |者不得分。 | | |
---|-------------------|---|--------------|--|---|----------
| 现金、钱箱交接和入库保管要办理交 | | 未办理交接登记手续 | | |
10| |(1)| | | |
|接登记手续。 | |不得分。 | | |
---|-------------------|---|--------------|--|---|----------
(三)| 执行金库管理制度。 |15 | | | |
---|-------------------|---|--------------|--|---|----------
| 双人管库,双人押运,分工明确,坚 | | 未做到不得分,并从 | | |
1 |持“五同”(同进库、同出库、同开库、 |(4)|总分中倒扣20分。 | | |
|同在库、同锁库)。 | | | | |

---|-------------------|---|--------------|--|---|----------
| 库内保管的现金、有价证券等规定物 | | 查看有关登记簿及实 | | |
2 |品,应据实记载,规范管理。 |(2)|物放置情况。每项不符 | | |
| | |扣0.5分,扣完为止。 | | |
---|-------------------|---|--------------|--|---|----------
| 金库的正、副钥匙、密码按规定使用、 | | 现场查看并检查有关 | | |
3 | |(3)| | | |
|保管,定期检查。 | |登记簿,违规不得分。 | | |
---|-------------------|---|--------------|--|---|----------
4 | 金库安全防范设施齐全、状况良好。 |(1)| 违规酌情扣分。 | | |
---|-------------------|---|--------------|--|---|----------
| 新建或改造的金库,按规定报分行出 | | 未经审批和验收不得 | | |
5 | |(1)| | | |
|纳部门审批、验收。 | |分。 | | |
---|-------------------|---|--------------|--|---|----------
| 执行查库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 | | 未按规定查库扣 | | |
|计划单列市分行分管行长每年查库不少 | |1分/次,检查内容不全 | | |
|于一次,抽查面不少于10%;市、地行 | |扣0.5分/次,未登记查 | | |
6 |出纳科查库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经办行 |(4)|库登记簿扣1分,扣完 | | |
|主管行长每月不少于一次,出纳科长每 | |为止。 | | |

|旬不少于一次,查库时要按照规章制度, | | | | |
|做到内容全面,检查认真细致。及时登 | | | | |
|记查库登记簿。 | | | | |
---|-------------------|---|--------------|--|---|----------
| 执行行领导坐班制度。经办行分管出 | | 没有领导坐班登记簿 | | |
(四)|纳行领导每月到出纳营业室坐班不少于 | 2 |不得分,未按规定坐班 | | |
|一天,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扣0.5分/次,扣完为 | | |
| | |止。 | | |
---|-------------------|---|--------------|--|---|----------
| 执行交接制度。人员调动、岗位调换, | | 未办理交接手续扣 | | |
(五)|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换手续,由监交人监 | 2 |1分/次,交接手续不规 | | |
|督。 | |范扣0.5分/次,扣完为 | | |
| | |止。 | | |
---|-------------------|---|--------------|--|---|----------
| 执行反假制度,发现假币按规定手续 | | 检查假币登记簿,发 | | |
(六)|处理并及时上报。 | 2 |现违规情况酌情扣分, | | |
| | |扣完为止。 | | |
------------------------------------------------------------

续表
------------------------------------------------------------
| 项 目 标 准 |标准分| 评 分 标 准 |扣分|实得分| 备 注
---|-------------------|---|--------------|--|---|----------
| 执行出纳机具管理制度。地、市行要 | | 没有管理制度或已建 | | |
(七)|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出纳机具管理与 | 2 |立而未执行不得分,执 | | |
|维护。 | |行不力酌情扣分。 | | |
---|-------------------|---|--------------|--|---|----------
| 执行出纳错款、事故报告审批制度。发 | | 发生出纳错款、事故、 | | |
|生出纳错款、事故要按出纳制度规定,及 | |案件未上报不得分,上 | | |
(八)|时上报,认真查找,分清性质正确处理。 | 2 |报不及时扣0.5分,未 | | |
| | |按审批权限处理扣1~ | | |
| | |2分,扣完为止。 | | |
---|-------------------|---|--------------|--|---|----------
| 认真完成出纳业务统计报表的填报。 | | 核查报表,编制错误 | | |
|填写清楚、数字准确、编报及时。 | |扣0.5分/行,内容不实 | | |
(九)| | 2 |或不完整酌情扣分,扣 | | |
| | |完为止。 | | |

---|-------------------|---|--------------|--|---|----------
四 | 业务培训及技术考核 | 9 | | | |
---|-------------------|---|--------------|--|---|----------
| 分行每年组织一次技术能手定级考 | | 未组织技术能手定级 | | |
(一)| | 3 | | | |
|核。 | |考核不得分。 | | |
---|-------------------|---|--------------|--|---|----------
| 业务培训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 | | 未组织业务培训不得 | | |
(二)| | 3 | | | |
| | |分。 | | |
---|-------------------|---|--------------|--|---|----------
| 经办行临柜人员达标上岗标准:双人 | | 未经岗前培训扣 | | |
|临柜,单指点钞时速8000张/小时,业| |1分/人,达不到上岗标 | | |
(三)|务知识70分以上;单人临柜,单指单张 | 3 |准扣0.5分/人/项,扣 | | |
|达到能手三级以上,熟悉出纳微机操作。 | |完为止。 | | |
---|-------------------|---|--------------|--|---|----------
五 | 营 业 安 全 | 6 | | | |
---|-------------------|---|--------------|--|---|----------
| 出纳柜台未发生错款及责任事故。 | | 发生3000~5000元 | | |
| | |(含)错款扣1分; | | |

| | |5000~8000元(含)错| | |
(一)| | 4 |款扣2分;8000~ | | |
| | |10000元(含)错款扣4 | | |
| | |分;10000元以上为较 | | |
| | |大责任事故或经济案 | | |
| | |件。 | | |
---|-------------------|---|--------------|--|---|----------
| 现金收付差错率控制在百万分之0.5 | | 每增加一个百万分点 | | |
(二)|以内。 | 1 |扣1分(可以从总分中 | | |
| | |倒扣)。 | | |
---|-------------------|---|--------------|--|---|----------
| 出纳营业室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 | 未有安全防护设施或 | | |
|并建立安全责任制。 | |未建立安全责任制不得 | | |
(三)| | 1 |分,违反安全责任制扣 | | |
| | |0.5分/人,扣完为止。 | | |
---|-------------------|---|--------------|--|---|----------
六 | 效 果 指 标 |15 | | | |
------------------------------------------------------------

续表
------------------------------------------------------------
| 项 目 标 准 |标准分| 评 分 标 准 |扣分|实得分| 备 注
---|-------------------|---|--------------|--|---|----------
| 现金综合运用率(达到50%以上并且 | | 运用率每下降1%扣 | | | 现金综合运用率=
|现金备付率低于1%得满分)。 | |1分,扣完为止。 | | |(各部门付出现金+
| | | | | |系统内外调出现金)
(一)| | 4 | | | |÷(各部门收入现金
| | | | | |+系统内外调入现金
| | | | | |+库存现金累计)×
| | | | | |100%。
---|-------------------|---|--------------|--|---|----------
| 残钞占库率(低于2%得满分)。 | | 占库存率每上升 | | | 残钞占库率=日均
(二)| | 1 |0.5%扣1分,扣完为 | | |残钞量÷日均库存量
| | |止。 | | |×100%。
---|-------------------|---|--------------|--|---|----------
| 单项能手比率(达到50%得满分)。 | | 占有率每下降1%扣 | | | 业务单项能手占有
(三)| | 2 |1分,扣完为止。 | | |率=单项能手人数÷
| | | | | |在岗出纳员人数×
| | | | | |100%。
---|-------------------|---|--------------|--|---|----------
| 全能能手比率(达到20%得满分)。 | | 占有率每下降1%扣 | | |全能能手占有率=全能
(四)| | 1 |0.5分,扣完为止。 | | |能手人数÷在岗出纳
| | | | | |员人数×100%。
---|-------------------|---|--------------|--|---|----------

| 出纳机具完好率(达到80%得满分)。| | 完好率每下降1%扣 | | | 出纳机具完好率=
| | |0.5分,扣完为止。 | | |出纳机具完好量÷出
(五)| | 2 | | | |纳机具总数量×
| | | | | |100%。
---|-------------------|---|--------------|--|---|----------
| 柜台电算化普及率(达到80%得满 | | 尚未装机不得分。 | | | 包括全部出纳柜
(六)| | 3 | | | |
|分)。 | | | | |台。
---|-------------------|---|--------------|--|---|----------
| 优质服务柜台率(达到100%得满 | | 不符合标准不得分。 | | | 包括全部出纳柜
(七)| | 2 | | | |
|分)。 | | | | |台。
------------------------------------------------------------



1996年7月5日